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宜昌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湖北宜昌:有人建议,茶叶机采机制接地气 手工茶品牌升名气

2019/9/27 23:08:32发布104次查看
【编前语:如何让长在地里的茶叶变成商品,如何让茶农的辛苦换取现金收入?湖北宜昌市老科协组成茶课题调研组,从茶叶加工环节入手,探讨茶叶富民的路径,并提出了《茶叶机采机制要接地气,手工茶品牌要升名气》的建议。这些建议,抓住了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环节,很有供鉴意义,现将调研报告分享,供读者品读。】
茶叶机采机制要接地气 手工茶品牌要升名气
——宜昌茶叶机采机制及传统手工名优茶发展调研及建议
茶叶,是宜昌市民生关联度高体量大的支柱产业。全市茶叶面积95.97万亩,产量7.47万吨,综合产值近110亿元,茶产业综合效益位居湖北全省第一。
机采茶园(摄于五峰)
宜昌的茶叶产业,经过千年传承,新中国成立后,又历经数十年的快速发展,不仅在茶叶种类上,形成了绿茶、红茶、青茶、白茶、黄茶、黑茶等多个品种;在茶叶质量上,形成了高档、中档和大众等品级;而在生产加工工艺上,则形成了机制茶和手工茶两大生产方式。
为摸清当前宜昌茶叶生产加工的基本情况,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,宜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,组成茶叶项目调研组,就宜昌茶叶生产加工“机采机制和传统手工茶加工工艺”进行了专题调研。
茶乡旅游(摄于宜都吕家坳村)
调研课题组由宜昌市老科协会长李学良,副会长田太富,常务理事杜远德,理事刘洪进、张丽辉、宋秀龙、栾礼周等组成。
2019年8月15日至8月22日,调研组先后来到三峡茶城、夷陵区下堡坪乡、邓村乡等地,对栾师傅手工茶、秀水村谭家坪冯安锦手工茶与机采机制茶、富龙茶厂自动化机制茶等茶叶企业进行了深入剖析,通过看茶园、听介绍、品茶质、观摩手工茶采摘制作工艺与机器采摘加工流程,获得了较完整的信息资料,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:
山谷茶园(摄于夷陵邓村乡)
一、宜昌茶叶加工制作现状
从茶叶加工制作工艺流程上划分,宜昌茶叶生产分为机采机制茶和手工茶两大类。机采机制茶占主导地位,手工茶占比较小。
机采机制茶,就是采摘和加工制作,都由机械辅助完成。生产效率高,特别是大宗茶(低档茶)的批量生产,机采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宜昌老科协在秀水村茶园调研
不管是机采机制茶,还是手工茶,一般春茶生产,多为高档茶。
高档名茶,主要供应国内茶叶消费市场,茶叶采摘主要以手采为主,茶叶加工以传统手工和半手工半机械为主;
而夏秋茶,主要用于生产大宗低端绿茶,初制加工的低端绿茶,通过精制加工以后,销往非洲市场,茶叶采摘和加工,全部以机采机制为主。
宜昌老科协在三峡茶城调研
二、当前茶叶加工的主要矛盾
宜昌制茶工艺水平,虽有萧氏无人化工厂这类世界领先的个案,但从总体上讲,宜昌茶叶生产加工,还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问题:
一是机械化生产总体水平较低,机械化采摘与机械加工不配套。
以邓村乡为例,邓村乡共有茶园面积85000亩,伴随而生的,有萧氏茶业、邓村绿茶等大型龙头茶叶企业,茶叶加工机械自动化水平都较高。同时,还有90余家中小型茶厂,分布在各村。
宜昌老科协在邓村富龙茶厂调研
这些中小型茶厂,是邓村本地茶叶加工和销售的骨干力量,是茶农鲜叶变现和茶叶实现现金收入的重要保障。
中小型茶叶加工企业,在茶时生产加工过程中,由于机械设备自动化配套不完备,很多中间环节全靠人工转运和人工操控,劳动强度大,茶叶产品质量极不稳定,很多茶厂,都面临着招不到工人的局面。
邓村乡富龙茶厂老板左学富,针对这一困境,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和试验,成功攻克了“茶叶楺捻自动加压”、“楺捻自动出料和自动输送”、“楺捻叶脱水自动控温”和“茶叶干燥自动进出料”4道技术难关,通过连接和输送装置,把茶叶加工耗费人工最多的几道工序,实现了自动化。富龙茶厂探索的这套自动装置,适用所有的中小型茶厂,具有巨大推广价值。
茶叶鲜叶(摄于雾渡河观音堂)
中小型茶叶加工厂机械设备如果配套不完善,就不能有效承载经常出现的机械采摘出现的鲜叶高峰,加之部分小厂社会责任意识差,收购加工和关门停产随意性较大,茶农“卖茶难”(鲜叶)的风险依然突出。
二是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。
随着乡村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,农村劳力老龄化,茶乡劳动力用工明显不足。机器采摘,在很大程度上可解决劳动力紧张的难题,但是,若加工能力跟不上,往往会导致夏秋茶老在茶树上,农民的茶叶不能实现变现,从而挫伤茶农的生产积极性。
栾师傅老式手工炒茶(摄于雾渡河)
产茶区采摘人力资源匮乏,有茶采不下树的现象,往往形成“钱在树上,进不了口袋”的尴尬局面;
三是手工名优茶生产能力薄弱。
手工名优茶,就是人工采摘,人工炒制的茶叶。
目前,手工茶在市场上日益向好,但手工茶技术传承难度大,普及率较低,多数茶农停留在卖鲜叶的层面上,手工茶的品牌创建和销售渠道,也常常出现环节“断桥”,从而阻碍了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。
手工茶炒制
夷陵区下堡坪乡秀水村农民冯安锦,是夷陵区手工茶非遗传承人,单打独斗近20年,年生产规模始终停留下20万元左右,赚了吆喝不赚钱,主要原因,是手工茶采摘难度大,一个农民一天采鲜叶约6斤左右,只能炒制1斤多手工干茶,机械采摘的茶叶,又不能达到手工茶鲜叶标准,制约了手工茶的规模发展。
秀水村全村有6000多亩高山茶,茶的内在品质优良,老百姓并没有发挥很好的经济效益。
三、宜昌茶叶生产加工的几点建议
针对调查获得的相关资料,调研课题组认为:机采机制茶与手工名优茶,是促进宜昌茶叶产业健康发展,提升茶叶市场附加值,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“两翼”,各有各的妙处,两者缺一不可。
半自动制茶机械(摄于秭归九畹溪)
机采机制,可提高劳动效率,提高茶叶产能,减轻劳动强度,让茶叶实现高产出和多收益。
而手工名优茶,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口感优于机制茶,也是优质名茶不可或缺的工艺方法,可大大提升茶叶品质和附加值。
为了促进机采机制茶生产的整体推进,推动手工名优茶技术的传承普及,从茶叶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,推行茶叶机采机制配套融合发展,形成常态;在茶乡推广手工名优茶生产技术,扩大名优茶生产产能规模,提高茶农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,现提出如下建议:
1、推进机采机制茶接地气。
宜昌近百万亩的茶叶面积,光靠人工采摘制作,是不可能完成每年茶叶采制任务的,机采机制,是实现产能的最有效方法。
茶文化(摄于三峡茶城)
因此,应在大田生产的上游环节,推广茶叶机采,在下游加工环节,改进和提升技术装备水平,在加强龙头企业扶持的同时,还应加大中小型茶叶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,加强现有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。
同时,要鼓励中小企业自力更生,加强升级换代,提升茶厂自动化加工程度,使之适应机采茶叶的加工要求。
在技术层面上,实现无缝对接,将生产效率提升一个档次,促进全产业提档升级。
邓村乡富龙茶厂,就是自己动手进行自动化改造,实现了自动化,3个工人,每天可产干茶6000斤。每年为当地茶农实现收入800万元。
龙头茶企(摄于秭归九畹溪)
机采茶叶,在单位时间内,一般是人工的10倍以上,生产效率高,但机器采摘最大问题,就是对鲜叶的选择性不如手工,往往将老梗、朴片或其它非茶类夹杂物裹挟其中,导致产品匀齐度较差。
随着这一技术障碍在生产实践中的突破,目前,已经可在半成品环节采用先进的色选技术设备,将梗、片进行分离;在精加工环节,通过风选和分筛进行再规整。
茶乡女儿会(摄于长阳)
因此,只要加工企业在装备上提高技术含量,即能完成产业上下游技术对接,更加接地气,为上游打开通道,产业发展就会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。
2、普及手工名优茶技术,创品牌提升名气。
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前推进,手工名优茶正在茶区俏然抬头,这是市场拉力和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的决定性作用。
但是,手工茶生产技术,历来是由少数工匠在师徒之间得以传承的,故手工名优茶 “少而精、贵如金”的面目迄今未改。
仙人掌茶汤(摄于当阳)
当前,夷陵区“栾师傅手工茶”已入选湖北省非遗保护名录,还有众多手工名优茶高手藏身民间,如下堡坪乡秀水村茶农冯安锦,这些手工茶艺师在不同区域,都发挥着一技之长。
在国家弘扬工匠精神,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精神指导下,应将一批手工名优茶工匠组织起来,建立手工名优茶技术“工匠基站”,把手工茶技术人才集中起来,加强协调管理和人才保护,开展手工茶制作技术培训,以师带徒,在茶乡普及手工茶生产,培育产业发展新的生长点。
机械加工(摄于兴山)
在具体到操作层面,可采取以下措施:
一是培植栾师傅手工茶等知名品牌,通过品牌打造,带动手工茶销售。
栾师傅手工茶,已传承8代,并专注于手工茶的制作,应大力培植,形成宜昌手工茶品牌。
二是成立手工茶工匠基站,网络手工茶技术人才。
宜昌各地手工茶师散居茶乡各地,可将这些工匠用“工匠基站”的组织形式,将他们联络在一起,形成合力,支撑宜昌手工茶的兴起;
人工采茶(摄于点军)
三是拓展手工茶销售渠道,加强网络销售。
当前,宜昌手工茶销售多为传统渠道,网络销售还未形成气候。应加强手工茶企业网络销售培训和扶持,让宜昌手工茶走向全国各地。
情系茶农(摄于点军土城乡)
四是加强手工茶与乡村旅游的融合。
手工茶的直观性和传统技术,是不可多得的乡村旅游元素。在茶乡,加强手工茶艺表演与乡村旅游融合,可互为促进。游客可体验自采自摘乐趣,看着炒制,现场泡饮,以感受手工茶艺的魅力。
宜昌市老科协茶叶项目调研组
(配图:怪奇公社。文中配图均为刘洪进摄)

宜昌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