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万元起投做小米股东? 专业人士提醒:小心被套路
“独角兽”概念在资本市场的持续高温,已蔓延到财富管理市场。一些高端财富管理机构、股权众筹平台纷纷上线“独角兽”股权投资产品,部分平台甚至打出“1万元起投,做小米股东”、“100万买遍所有‘独角兽’项目”的广告,不过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,部分机构平台存在营销误导、甚至非法集资等乱象。
专业人士提醒,从估值体系看,当前“独角兽”项目,尤其是优质项目,价格都不便宜,且不同于债权投资,股权投资要求投资人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,因此要谨慎甄选投资项目;对于部分高收益,甚至不合规的平台产品,投资者做出理财选择时要警惕被“套路”。
“独角兽”
股权投资产品热销
随着“独角兽”基金热销,一批大型专业财富管理机构也纷纷上线“独角兽”私募股权投资产品。记者注意到,目前已有不少机构推出京东金融、新美大(即“美团”)、滴滴的私募股权项目供投资人挑选,并在推广中声称“你和财务自由之间,只差‘独角兽’的股权投资”。
“抓住上市前最后机会,100万买遍所有‘独角兽’项目。”华南某大型财富管理平台的宣传口号引起了众多投资人注意。记者据此向该平台求证,得知其目前在售的股权投资项目只有一个智能硬件科技项目d轮及一个军工项目a+轮融资,与上述宣传内容并不符合。
对于记者的质疑,该平台回应称,“只是营销广告。”
该平台介绍称,“独角兽”项目的锁定期一般在5年及以上,由于规模体量不大、募集期一般在2个月以内,起投额度在100万元以上;今年3月份,其曾做过“蚂蚁金服”的股权融资项目,1000万元起投,累计融资2亿多元;今年5月份,该平台的“京东金融”股权产品曾在1个月内融资约7000万元,100万元起投,锁定期5年。
权益类投资在近三年来发展迅速。中基协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5月底,私募股权、创业投资基金的总规模已达到7.89万亿元,占12万亿私募总规模的六成以上。
1万元起投
就能做小米股东?
记者了解到,自“独角兽”概念大热以来,国内多家大型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都曾上线这类股权投资产品服务,部分平台更是打出“告别以债务杠杆为主要形式的旧金融,以阿里巴巴、腾讯、小米、滴滴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呼唤新金融”、“在新经济崛起过程中,股权资产配置迎来黄金时代”等口号。
这类财富管理平台一般持有基金销售和私募牌照,往往更注重合规化,会甄选项目标的。相比之下,记者发现,有部分非持牌平台竟打着“独角兽股权众筹”名义,万元起兜售“独角兽”股权项目。
一家注册地址在长沙的股权众筹类p2p平台,正主推“独角兽股权投资”众筹项目,并打出“1万元起投,做小米股东”的宣传标语。记者还看到,该平台推出某手机巨头“xm项目”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,融资过程中除了提供一份类似于商业计划书的《xm项目报告》外,再无其他信息。但就是这样一个项目,却已向累计100余名投资人,分三次均筹得了约200万元的款项。
该平台另外一项融资项目“顺丰速运”,则吸引了20余名投资人,分别投资了1万~13万元不等。根据公开信息计算,该项目的月投资收益率约为1.75%。
从2015年底开始,就有互金平台以股权众筹形式放出“新美大”等股权项目,投资门槛大致在数万元。“一般的股权投资门槛是100万元起投,有些平台甚至以10万元、20万元的原始股形式,把小米的股份拿出来卖,这绝对是骗人的。”华东地区某平台资深互金理财师提醒称,股权投资要小心“套路”。
上述理财师解释,投资市场主要分为两类: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。债权投资固定收益,投资人不承担企业的发展风险;股权投资则不同,投资人要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。如果一些投资机构在推广营销中做出收益承诺,实际上已经偏离了股权投资的本质,明股实债,甚至可能涉嫌非法集资。
上海汇筠律师事务所合伙人、律师胡郁舒告诉记者,目前股权众筹平台在监管上还处于真空状态,但由于涉及股权投资,投资人与所投企业共担风险。此前的股权众筹项目平台跑路案件显示,众筹平台被判次要责任,投资人则承担主要责任。
投资“独角兽”
应小心甄别
此前一些“独角兽”的估值让很多投资人望而却步,如今却因为上市预期遭到疯抢。
市场上对于“独角兽”的看法不一。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,很多“独角兽”已经过了快速成长期,尤其是境外股市高涨时,部分“独角兽”股价很高,投资者分享“独角兽”成长红利的可能性不大。
对于股权投资项目,上述理财师认为,要看项目、看估值,首先选好东西,还要挑价格是不是适宜。而且,一个专业合规的平台要有基金销售、管理人的牌照,并按合规要求备案;另外,平台应出具所投企业的证照、许可证、年报及半年报等,还应提供出资证明;投资项目最多有两层结构,而且募集账户、托管账户隔离,托管金融机构会给出交易确认明细。
尽管监管对互金产品的营销宣传有严格限定,但部分平台仍在营销推广上“打擦边球”。因此,胡郁舒提醒,投资人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小心甄别。
( 作者:史安都编辑:张明江 )